找到相关内容4314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世亲菩萨对《无量寿经》诠释:《无量寿经优婆提舍》(1)

      九、“五念门”:含摄“来世往生净土”与“今身速证菩提”的法门   如前所述,《无量寿经优婆提舍》长行的内容,其诠释的主架构是“五念门”,而“五念门”的提出,其依据应该是来自《大经》中,释尊对于...愿生极乐净土”与行人的来世与今身   以“愿生安乐国”为核心,而能统摄“命终往生极乐世界”与“现身宛如处于极乐净土,速得成就无上菩提”,这是阿弥陀佛极乐净土法门的要义。这样的观点并不是世亲在《无量...

    温金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241879285.html
  • 世亲菩萨对《无量寿经》诠释:《无量寿经优婆提舍》(2)

    善导大师以下的净土宗,在阿弥陀佛本愿中,注重第十八愿,也就是往生极乐世界。到了日本.法然上人,发展到乃至于但求往生,而废除一切修证的可能性。从世亲菩萨本论之意,可以看到他所阐明的弥陀本愿,是涵盖来世往生...如是修五门行自利利他,速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T26.233a)这是“五念门”的结束语。世亲所说的是:净土念佛法门,一方面是来世往生的法门,同时也是现身成佛的法门,它何以能够成立?就在于它是...

    温金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241979286.html
  • 圣凯法师:论三法印的现代意义

    几乎被人们忘记,佛法成为鬼神、来世的宗教。本文从佛法是重现实的正法出发,以三法印作为基点,在经典与现代高僧、学者的启迪下,提出三法印作为佛法的原则与要领又是如何回应现代佛教与现代人生,对三法印赋予新的...

    圣凯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454379425.html
  • “安于死而无愧”——朱熹生死智慧探微

    三,《鬼神》,第34页)“生为神”、“死为鬼”之说,针对的是民间把死亡神秘化、人格化、神怪化的观念,在朱子看来,人们过分求之知“生死鬼神”之事,无疑将沉溺于宗教、来世、神灵而放弃自我现世的人伦道德责任...

    郑晓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312579486.html
  • 融合与交流——敦煌莫高窟壁画等北朝佛教美术

    以及一些贵族,都是狂热的佛教信徒。他们为了死后赎罪并修来世,在这种信念下,佛寺、佛塔的修筑,佛像的雕造,在洛阳以及其他各地,都兴起了一个高潮。   武帝拓跋恪在恒农荆山造珉玉丈六像,并于永平三年(...意义。南北朝时代佛像的那一种动人的微笑和亲切的表情是社会群众追求来世幸福生活的愿望的反映。佛教艺术当然是以服务于统治阶级为目的的,但在一定范围内,我们重视其与人民群众要求进步的愿望的联系。   南北朝...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314079507.html
  • 传教士眼中的中国佛教(下)

    ,其母堕饿鬼道中,不得食。佛令目连作盂兰盆,于七月十五日,具足百味五果于盆中,供养十方大德众僧,而后其母始得吃食。目连告佛:“若未来世一切佛弟子行孝顺者,亦应奉此盂兰盆……。”佛言:“大善……!”佛经...

    李雪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323079528.html
  • 密教纲要 一

    。未来世当有。持于我法者。南天竺国中。大名德比丘。厥号为龙树。能破有无宗。世间中显我。   无上大乘法。得初欢喜地。往生安乐国。   第二章 中华之密教   西晋永嘉年中。印度人帛尸梨密多罗来...

    王弘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263580097.html
  • 慧远大师伦理思想略论

    三世三报”把前世、今世、来世连接起来,使现世人生处于善恶报应的因果链条之中,克服了中土固有报应论的不足,通过宗教的机制解决了“德”与“福”、“性”与“命”的矛盾,弥补了世俗伦理在此方面的不足,故而慧远说...

    张有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325681222.html
  • 《杂阿含经》述评

    追求、执著),由“取”生“有”(由于对外部事物贪爱、追求等行为而产生的后世相应的果报或生存环境),由“有”生“生”(来世的再生),有“生”必有“老死”。以上对十二因缘的解释是从因向果来观察或推演,称为...

    吴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8171581348.html
  • 生死的省思 —从生死的探索到现代生死学建构课题

    的角度观之是一期生命的终结,从来世的角度观之则是过渡到下一期生命的开始。   二﹑ 生死的课题   生死的课题是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之后的必修学分,其课程内容涵盖生﹑老﹑病﹑死,以及生死之间种种...

    慧开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8174581389.html